TEPS資料涵蓋的範圍很廣,做為一個多目的的資料庫,必然需要在有限的問卷空間內,儘量納入有助於尖端研究且有政策意涵的資料。最終能回答什麼研究問題,能評估哪些政策等,還得視使用者的創意而定。

其實問卷的深度是超過字面所能看到的,主要原因有二:

  1. 間接測量:為了避免如社會贊許(social desirability)偏誤,對於概念指標的設計,我們遵守社會科學研究的常規,常常採用間接、甚至刻意隱藏的方式處理。

  2. 題目組織原則:政策與重要研究的議題經常需要囊括很多不同面向的題目,但為了方便填答者能自然作答,以及不可能同時兼顧所有研究者的方便,有時相關題目必須分散在一份問卷中的不同部分,甚至在不同的問卷中。研究者必須根據自己的研究問題,選用適當的資料及研究方法。

廣度與深度的限制 --- 大型的長期追蹤調查對研究學術和政策制定的確是非常有用。然而,就效率與效益而言,有些議題並不適合納入這類型的調查,而應以小規模深入訪談或其他類型的研究設計去探討,例如:課程設計與教學、教育心理等領域中大部分的議題,比較適合以專案調查的方式進行。

內容篩選的標準 --- 問卷調查內容與相關文獻之間需要有對話,在將來公布的使用者手冊裡面,我們會就問卷題項與文獻當中某些重大議題與概念之關係,提出一種可能的對照做為參考。